儿童被痰窒息抢救流程

一、识别窒息情况

1.观察儿童表现:儿童被痰窒息时通常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或无法发声等表现,婴幼儿可能会有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情况,需迅速判断。

二、立即采取急救体位

1.对于1岁以下婴儿:

-采用背部拍击法,将婴儿facedown放在施救者前臂上,前臂支撑在大腿上,用另一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注意力度适中,根据婴儿年龄、体重等调整力量,目的是通过震动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

-若拍击无效,立即采用胸部冲击法,双手环抱婴儿胸部,两拇指放在婴儿胸骨中部,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

2.对于1岁以上儿童:

-站立位时,施救者站在儿童身后,双臂环抱儿童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儿童上腹部(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握住握拳手,快速用力向内、向上冲击上腹部,重复操作直至痰液排出或儿童恢复呼吸。

-若儿童已摔倒在地,可让儿童仰卧,施救者跪在儿童大腿外侧,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儿童胸骨下半部分,另一手叠加在其上,快速有节奏地按压胸部,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通过胸廓的运动促进痰液排出。

三、拨打急救电话

在进行急救的同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告知具体地点、儿童大致情况等,以便专业急救人员尽快到场支援。

四、继续清除痰液

1.若通过上述急救措施痰液排出使儿童呼吸有所改善:

-可将儿童侧卧,头部稍低,利用重力进一步帮助残余痰液排出,同时密切观察儿童呼吸、面色等情况,注意保持儿童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条件的情况,若现场有吸痰设备,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使用吸痰器轻柔地为儿童吸痰,但操作要小心,避免损伤儿童呼吸道黏膜。

五、后续观察与处理

1.情况稳定后:

-即使儿童暂时呼吸恢复正常,也需带儿童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因为可能存在气道损伤、肺部感染等潜在问题,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肺部听诊、胸部影像学等检查,评估儿童呼吸道和肺部情况。

-在就医过程中,持续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呼吸、面色等,若再次出现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2.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

-如患有支气管肺炎、哮喘等疾病的儿童,被痰窒息后更易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就医时需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基础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在日常护理中,对于有咳痰易窒息风险的这类儿童,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如适当增加室内湿度,鼓励儿童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等治疗来稀释痰液,降低再次窒息的风险。

六、预防再次窒息

1.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护理: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在儿童哭闹、嬉笑时喂食,防止食物误入气道引发痰液相关问题;及时清理儿童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清洁。

-对于较大儿童,要教育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边吃边玩,预防误吸;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导致痰液增多的情况。

-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刺激性气体等,降低呼吸道炎症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痰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