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经周期的分期
月经周期通常分为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到排卵前(一般是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为排卵期)为卵泡期;排卵后到月经来潮前为黄体期。而月经期是月经周期的一个阶段,月经周期开始的第1-4天为月经期,此时处于卵泡期之前的阶段。
二、卵泡期的时间范围及特点
卵泡期一般是从月经第1天开始,到排卵前结束。此期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增加,刺激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FSH),促使卵泡逐渐发育成熟。在女性不同年龄阶段,卵泡期的时长会有变化,青春期女性卵泡期可能不太规律,随着年龄增长,一般育龄女性卵泡期大约持续10-14天左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从而影响卵泡期的正常进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女性,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期往往会延长,卵泡发育也可能异常。
三、黄体期的时间范围及特点
黄体期是排卵后到月经来潮前的时期,一般时长约14天左右。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黄体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如果没有受孕,黄体在排卵后9-10天开始退化,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剥脱出血,进入月经期。在年龄方面,围绝经期女性黄体期可能会缩短,激素水平波动较大。生活方式上,黄体期如果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可能导致黄体功能不足,出现月经周期缩短、不孕等情况。有黄体功能不全病史的女性,在黄体期需要特别注意自身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四、月经期与卵泡期、黄体期的关系总结
月经期是月经周期的起始阶段,此时不属于卵泡期也不属于黄体期,卵泡期是从月经期之后开始逐步进入,黄体期则是在排卵之后到来。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活方式以及是否有基础疾病等因素都会对卵泡期和黄体期的时长及功能产生影响,而月经期是整个月经周期循环中的一个特定阶段,与卵泡期、黄体期依次衔接构成完整的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