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是不是确定就是癌

活检不一定能确定就是癌

活检是从患者体内获取病变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检查的操作,但活检结果不一定就是癌。活检结果可能有多种情况:

良性病变:比如炎性病变等,通过活检病理检查可发现是炎症细胞浸润等良性改变,并非癌症。例如肺部的炎性结节,活检时看到的是大量炎性细胞,而没有癌细胞的异型性等癌症特征。

癌前病变:某些病变处于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的过程中,属于癌前病变,活检病理检查能发现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但还未达到癌症的诊断标准。像大肠的腺瘤性息肉,病理上可见腺上皮有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表现。

癌症:当活检组织中发现具有癌细胞特征的细胞,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有癌巢形成等情况时,才可诊断为癌。不过,活检也可能存在假阴性的情况,即实际是癌症,但由于取材部位等原因,活检没有取到癌细胞而报告为阴性,这时候可能需要重新活检等进一步明确。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活检过程及结果解读上可能有不同情况。比如老年人群体质相对较弱,活检时要注意操作的耐受性;女性和男性在一些特定部位活检(如乳腺活检)的侧重点可能因生理结构等有所不同;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肺部活检时要考虑肺癌的可能性,但也不能仅依据吸烟史就判定活检结果一定是癌;有既往良性病变长期不愈病史的人群,活检时要综合病史来分析病变性质。对于儿童,儿科活检需特别谨慎,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要考虑儿童对活检操作的耐受性等,活检后要加强护理,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等发育不完善,要防止活检部位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