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免诱发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
-对于有湿疹的人群,应注意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化纤等材质对皮肤的刺激。例如,婴幼儿湿疹患儿,选择纯棉的贴身衣物可降低皮肤摩擦引发湿疹发作的风险;成人若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也易导致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湿度增加,诱发湿疹复发。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爽,定期清扫灰尘、更换床单被罩等。室内湿度宜保持在50%-60%左右,过度潮湿的环境利于真菌等滋生,可能加重湿疹。比如南方梅雨季节,需使用除湿设备来维持合适湿度。
-避免过度洗浴,洗浴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7℃-38℃左右。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善,更要注意,频繁且长时间热水洗浴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使皮肤干燥,诱发湿疹。
年龄因素方面:
-儿童湿疹患者,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可能逐渐耐受,但在明确过敏原前需严格规避。而老年湿疹患者,要关注基础疾病对皮肤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易感染且湿疹易复发,需积极控制血糖。
-老年湿疹患者皮肤更为脆弱,应特别注意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如洗衣粉、洗洁精等,做家务时最好佩戴手套。
二、皮肤护理
保湿是关键:
-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剂,如含有甘油、凡士林等成分的保湿霜或乳液。婴幼儿湿疹患者可选择婴儿专用保湿产品,每日多次涂抹,保持皮肤水分。成人湿疹患者在洗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剂效果更佳,能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根据皮肤干燥程度调整保湿频率,干燥明显时需增加涂抹次数。例如冬季气候干燥,湿疹患者皮肤水分流失快,可能需要每2-3小时涂抹一次保湿剂。
避免搔抓: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湿疹患者,都要告诫其尽量避免搔抓皮肤,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进而引发感染,加重湿疹病情。可通过修剪指甲、戴手套等方式减少搔抓的可能性。婴幼儿湿疹患者家长要注意看护,防止患儿无意识搔抓。
三、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
-弱效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对于轻中度湿疹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但要注意使用部位和疗程,面部、褶皱部位等皮肤薄嫩处应谨慎使用,且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避免引起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的湿疹,相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小,但可能会有局部灼热感等刺激症状。
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湿疹引起的瘙痒症状。但要注意药物的嗜睡等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等需谨慎使用。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且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避免过量。
四、就医评估与监测
湿疹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定期就医评估病情。医生会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患者的个体情况等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经过一般护理和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病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患者自身要密切监测湿疹的变化情况,包括皮疹范围、瘙痒程度等,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医生准确了解病情进展,采取更合适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