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浑身痒的原因
1.皮肤疾病
皮肤干燥是常见原因,尤其在老年人中更易发生。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保水能力下降,皮脂腺和汗腺功能衰退,皮肤易缺水变干,引发瘙痒。此外,像湿疹,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都可能诱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还有荨麻疹,常由食物(如鱼虾、牛奶)、药物过敏,或感染、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等引发,皮肤会迅速出现风团样皮疹,伴有剧烈瘙痒。
2.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会引起神经纤维变性而发生神经病变,导致皮肤瘙痒。数据显示,约1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当体内尿素氮和肌酐等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可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引发瘙痒,且这种瘙痒在透析患者中更为常见。肝脏疾病,如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有研究表明,超过80%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症状。
3.药物因素
部分人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导致浑身痒。常见的如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抗癫痫药、解热镇痛药等。药物过敏引起的瘙痒通常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可伴有皮疹、发热等症状。
4.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干扰神经系统功能,影响皮肤的感觉神经传导,引发瘙痒。临床观察发现,一些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下的人群,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5.环境因素
季节变化时,皮肤适应能力下降,像秋冬季节空气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快,易瘙痒。居住环境潮湿,易滋生细菌、霉菌,刺激皮肤。另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染发剂、新换的洗衣粉、劣质化妆品等,也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瘙痒。
二、浑身痒的治疗药物
1.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可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
2.外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软膏,能减轻皮肤炎症,缓解瘙痒症状。
三、浑身痒的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皮肤本身较干燥,瘙痒症状可能更易发生且顽固。应避免频繁洗澡,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740℃,尽量使用温和滋润型沐浴产品,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润肤霜。因为老年人皮肤调节功能差,过高水温及刺激性沐浴产品会加重皮肤干燥。
2.儿童:皮肤娇嫩,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温和、安全的外用药物。家长要注意修剪孩子指甲,防止搔抓引起皮肤破损感染。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弱,搔抓易损伤皮肤。
3.孕妇: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出现浑身痒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尽量通过改善生活方式缓解症状,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因为孕期身体生理变化大,用药风险需专业评估。
4.过敏体质人群:要注意排查可能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日常记录饮食、接触物品与瘙痒发作的关系,以便发现潜在过敏原。因为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过敏原后易引发过敏瘙痒,提前预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