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怎么熬

一、药材准备

选择干净、无霉变的中药材,根据病情和医嘱准备合适的药量。不同药物的质地可能不同,如根茎类、花类、种子类等,需按需准备。例如,根茎类药材如黄芪等相对坚实,花类药材如菊花等较轻柔。

二、浸泡

将中药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冷水(一般以水没过药材2-5厘米为宜),浸泡30-60分钟。浸泡的目的是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便于有效成分煎出。对于质地坚硬的药材,如党参等根类药材,可适当延长浸泡时间;而质地疏松的花类药材浸泡时间可相对短一些。不同年龄人群在浸泡时需注意,儿童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药材量和浸泡时间,以保证用药安全。

三、煎煮器具选择

建议使用砂锅、瓦罐等陶瓷类器具,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器具可能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

四、煎煮过程

1.首次煎煮

-浸泡好的药材连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煎煮器具中,加入适量冷水(加水量一般为药材量的5-10倍,具体可根据药材种类调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一般根茎类、果实种子类等药材煎煮时间为20-30分钟;花、叶、全草类药材煎煮时间相对短些,10-15分钟即可。例如,麻黄等草类药材煎煮时间较短。

-煎煮过程中要注意搅拌,使药材受热均匀,保证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2.二次煎煮

-首次煎煮结束后,将药液滤出,再向药渣中加入适量冷水,再次煎煮,煎煮时间一般为15-25分钟。二次煎煮可以进一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高药液的浓度。

五、药液滤取

将两次煎煮得到的药液混合,过滤掉药渣。过滤时可用纱布等滤网,确保药液纯净。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药材的用量和煎煮时间。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煎煮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避免因煎煮不当导致药物毒性增加或药效不佳。同时,儿童对苦味药液较敏感,可适当调整药液的温度和服用方式,但需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进行。

2.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在煎煮中药时,要根据老人的体质和病情适当调整煎煮时间和加水量。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煎煮时间可能需要适当缩短,避免有效成分过度煎出导致不适。同时,老年人服用中药时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3.孕妇:孕妇在煎煮中药时要格外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材和确定煎煮方法。因为某些中药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必须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药安全,避免自行随意煎煮服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