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00度近视属于高度近视,在目前的医学认知下,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无法自愈。但通过一些方法可以控制近视发展、改善视觉质量,以下是相关过程:
1.医学干预:
配镜:包括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方便、安全,适合各年龄段。角膜接触镜又分软性和硬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能有效延缓近视发展,适用于青少年等近视增长较快人群;角膜塑形镜(OK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态,白天无需戴镜也能获得清晰视力,同样适用于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
手术:当年龄满18周岁,近视度数稳定(2年内变化不超过50度),可考虑近视手术。常见的有角膜屈光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等,通过切削角膜组织改变角膜曲率;还有眼内屈光手术,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矫正高度近视。但手术有严格适应证和禁忌证,需术前详细检查评估。
2.生活方式调整:
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可远眺或闭目养神。保持正确读写姿势,眼睛与书本距离约33厘米,身体与桌子距离一拳,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尤其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环境下使用。
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照射可促进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有助于抑制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发展。
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叶黄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蓝莓、鸡蛋等,对眼睛健康有益。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轴长度、眼底等。青少年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成年人每年检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近视进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治疗药物:
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近视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松弛睫状肌、改善脉络膜血流等有关。
2.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改善视网膜血流灌注,缓解视疲劳,对视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三、特殊人群提示:
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近视进展较快,家长应督促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按时佩戴眼镜或使用角膜塑形镜等控制近视。定期检查视力,发现近视加深及时更换眼镜。
2.孕妇:孕期身体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部屈光状态,若本身有800度近视,应更加注意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如需配镜,建议选择框架眼镜,避免佩戴角膜接触镜增加眼部感染风险。
3.老年人:800度近视可能增加患眼底疾病风险,如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等。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异常,及时就医。同时,因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全身疾病,用药需谨慎,使用治疗近视相关药物前,应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