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概述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COX)的活性,进而减少前列腺素(PG)、前列环素(PGI)及白三烯(LT)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受。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分类
1.根据对COX作用的选择性分类
非选择性NSAIDs:这类药物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COX1在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调节血小板聚集等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抑制COX1可能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溃疡、出血等;COX2主要在炎症部位诱导表达,介导炎症反应。
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这类药物对COX2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OX1,理论上在抗炎的同时,减少了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2.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水杨酸类:以阿司匹林为代表,是历史最悠久的NSAIDs,除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外,还可用于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心血管疾病。
丙酸类:如布洛芬、萘普生等,具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等。
乙酸类:如双氯芬酸,抗炎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疼痛。
昔康类:如吡罗昔康、美洛昔康等,具有长效、强效的特点,对COX2有一定的选择性。
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常见用途
1.解热
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2.镇痛
可抑制炎症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牙痛、痛经、肌肉痛、关节痛等。
3.抗炎
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有肯定疗效,可减轻炎症肿胀、疼痛及晨僵等症状,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
四、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溃疡、出血等。非选择性NSAIDs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主要是由于抑制了COX1,减少了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
2.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肝酶升高、肾功能不全等。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导致肾灌注减少,进而引起肾功能损害。
3.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这可能与抑制COX2后,使PGI2(具有血管舒张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合成减少,而TXA2(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合成相对增加有关。
4.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延长出血时间,增加出血倾向。此外,还可能导致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其他不良反应
如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哮喘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耳鸣等。
五、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举例
1.布洛芬: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常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及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2.双氯芬酸:抗炎作用较强,可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及软组织疼痛。
3.塞来昔布: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抗炎的同时,相对减少了胃肠道不良反应,但需关注心血管风险。
六、特殊人群使用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需谨慎,特别是低龄儿童。许多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完全明确,部分药物可能会增加儿童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如瑞氏综合征等。如需使用,应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2.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及胃肠道症状等。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肾功能不全等。在妊娠晚期,尤其是临产前,应避免使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部分药物可通过乳汁分泌,对婴儿产生潜在风险,如需使用,应暂停哺乳。
4.有基础疾病者
有胃肠道疾病史(如溃疡、出血等)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胃肠道再次发生溃疡、出血的风险,如需使用,可选择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患有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的患者,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需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或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