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黄原因
1.外源性着色:日常饮食中的咖啡、茶、可乐、红酒等饮品,以及抽烟、嚼槟榔等习惯,会使牙面逐渐沉积色素,导致牙齿变黄。这些色素附着在牙齿表面,刷牙难以完全去除。
2.内源性着色:在牙齿发育期间,若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如服用四环素类药物,药物分子会与牙齿硬组织中的钙结合,形成稳定的四环素钙复合物,使牙齿变色。此外,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可能引发氟斑牙,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
3.牙齿增龄性变化:随着年龄增长,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逐渐磨损变薄,而内层颜色较深的牙本质会透过牙釉质显现出来,使得牙齿看起来逐渐变黄。
4.口腔卫生不良:若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或不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食物残渣、软垢和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堆积,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导致牙齿发黄。
二、改善方法
1.日常口腔清洁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这样能有效清洁牙齿表面和牙缝间的食物残渣与牙菌斑。
使用牙线:牙线可清洁牙刷难以触及的牙缝,能清除嵌塞在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辅助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漱口水:适当使用漱口水,可抑制口腔内细菌生长,清新口气,辅助减少牙菌斑形成。但漱口水不能替代刷牙,只是口腔清洁的辅助手段。
2.专业美白治疗
洗牙:通过超声波洁牙,利用高频振动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菌斑和外源性色素,恢复牙齿原本颜色。一般建议每年洗牙12次,可维护口腔健康,改善牙齿外观。
牙齿美白:
冷光美白:在牙齿表面涂抹美白剂,再用冷光照射,加速美白剂与牙齿色素的反应,达到美白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效果明显,但维持时间有限,通常12年,且可能对牙齿和牙龈有一定刺激。
家庭美白套装:包含美白牙贴或美白凝胶,患者可在家自行使用。使用方法较为简便,但效果相对温和,需按疗程使用,且要严格遵循说明书操作,否则可能损伤牙齿。
3.饮食与生活习惯调整
控制色素性食物摄入:减少咖啡、茶、可乐等易使牙齿着色的饮品饮用频率,若饮用后可及时漱口,降低色素附着几率。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牙龈健康,且部分食物在咀嚼过程中可对牙齿表面起到一定清洁作用。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不仅影响全身健康,还会使牙齿着色,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牙齿颜色。
三、治疗药物
1.过氧化氢:常用于牙齿美白产品中,可分解产生新生氧,与牙齿色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达到美白目的。
2.过氧化脲:是一种较温和的牙齿美白剂,分解后产生过氧化氢发挥美白作用,在家庭美白套装中较为常用。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牙齿处于发育阶段,应避免使用具有较强刺激性的美白产品。主要通过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儿童专用牙线等,预防牙齿变黄。同时,要注意控制甜食摄入,防止龋齿导致牙齿变色。因为儿童牙釉质较薄,对美白药物的耐受性差,不当使用可能损伤牙齿和牙髓。
2.孕妇:孕期口腔较为敏感,应避免进行牙齿美白治疗。此时重点是保持口腔清洁,可采用温和的口腔清洁方法,如用软毛牙刷刷牙、使用孕妇专用漱口水等。因为美白药物可能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齿多有磨损、牙龈萎缩等问题。在改善牙黄时,要选择温和的方法,洗牙力度需适中,避免损伤脆弱的牙齿和牙龈。若有牙齿敏感情况,应先解决敏感问题,再考虑美白。因为老年人牙齿和牙周组织的修复能力较弱,不当处理可能加重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