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表现
1.面色与肌肤:面色多呈现苍白或萎黄状态,因气血不足无法上荣头面肌肤,中医认为“气血充盈则面色红润,气血亏虚则面色失养而色泽异常”;同时皮肤可能干燥无光泽,这是由于血不养肤所致。
2.头晕目眩:气血亏虚致清阳不升,头目失于气血充养,常感头部昏沉、眩晕,且在体位变化(如起身)时可能加重,《黄帝内经》提及“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眩晕”。
3.神疲乏力:气有推动功能,血有濡养作用,气血两虚使机体功能活动减退,表现为全身倦怠,精神萎靡,肢体无力,稍事活动即觉疲惫,如日常活动耐力明显下降。
4.心悸失眠:心主血脉与神明,气血不足则心失所养,出现心悸不安之感,同时血不养心致心神失濡,引发失眠或睡眠不实,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5.月经异常:女性气血两虚时,冲任二脉气血匮乏,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可致月经量少、色淡,月经周期延后,甚者出现闭经,《妇人大全良方》有“经水来少者,血虚有寒”之述。
二、体征表现
1.舌象:舌质淡,因血液亏虚不能充分充盈舌质,舌苔薄白,反映机体气血不足,无明显热象或实邪表现。
2.脉象:脉搏细弱,气血不足使脉道不充,气血运行无力,脉象呈现细而无力之态。
三、不同人群特点
1.儿童:气血两虚可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面色萎黄,精神欠佳,易反复感冒,因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气血两虚更易受外邪侵袭且不利于生长。
2.女性:除月经异常外,孕期气血两虚可致孕妇乏力加重、头晕明显,还可能影响胎儿营养供应;更年期女性气血两虚会加重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的不适程度。
3.有基础病史者:患有贫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的人群,气血两虚会使原有病情加重,如贫血患者气血两虚会进一步加重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慢性肝病患者气血两虚可影响肝脏气血运化,致病情迁延难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