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补钾药物种类
(一)口服补钾药物
1.枸橼酸钾: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补充钾离子来纠正低钾血症。枸橼酸钾在胃肠道中能较好地被吸收,对于轻度低钾血症患者,可作为口服补钾的选择之一。有研究表明,口服枸橼酸钾能有效提高血清钾水平,且相对副作用较少,对胃肠道刺激较小。适用于能口服药物、轻度低钾的患者,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对于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产生一定影响。
2.氯化钾缓释片:也是常见的口服补钾药物。它可以补充机体丢失的钾,维持体内钾离子的平衡。口服后在肠道内逐渐释放钾离子被吸收。不过,氯化钾缓释片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所以建议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适用于口服药物且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好的低钾患者,对于儿童,一般不建议首选口服氯化钾缓释片,因为儿童胃肠道耐受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对于老年人,如果存在胃肠道疾病或心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及胃肠道反应。
(二)注射用补钾药物
1.氯化钾注射液:主要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补钾的患者。一般需要稀释后静脉滴注,因为直接静脉推注氯化钾注射液会导致血钾浓度急剧升高,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险。在使用氯化钾注射液时,需要严格控制滴注速度和浓度,密切监测心电图、血钾等指标。对于儿童,静脉使用氯化钾注射液时更要谨慎,要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缓慢滴注,并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对于老年人,由于心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心功能、肾功能及血钾变化,防止出现高钾血症等并发症。
二、补钾药物的使用原则
(一)尽量口服补钾
能口服补钾的患者应首选口服补钾,因为口服补钾相对更安全,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吸收过程,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例如,对于轻度低钾血症患者,通过口服枸橼酸钾或氯化钾缓释片等药物,可有效纠正低钾,且避免了静脉补钾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静脉补钾注意事项
1.浓度和速度:静脉补钾时,浓度一般不超过0.3%,即500ml溶液中最多加入10%氯化钾15ml,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不超过20-40mmol/h。这是为了防止血钾浓度急剧升高,引发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更要严格控制浓度和速度,儿童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15%-0.3%,速度要更慢;老年人则根据心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
2.见尿补钾:在补钾前要确保患者有尿液排出,因为钾离子主要通过肾脏排泄,无尿或尿量过少时补钾容易导致高钾血症。所以在静脉补钾前,要观察患者的尿量,一般要求尿量在30ml/h以上才能补钾。对于少尿或无尿的患者,要谨慎补钾或避免补钾。
(三)监测血钾
在补钾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根据血钾监测结果调整补钾剂量和速度。例如,每1-2小时监测血钾一次,根据血钾的变化及时调整,直到血钾恢复正常范围。对于儿童,由于其钾代谢变化较快,更要频繁监测血钾;老年人也需要密切监测,因为其身体机能减退,血钾变化可能不典型,但对机体的影响较大。
三、不同人群补钾的特点
(一)儿童
儿童低钾时,口服补钾可选择口感较好、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补钾药物,如枸橼酸钾口服液等。但要注意剂量准确,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合适的剂量。静脉补钾时要更加谨慎,严格控制浓度和速度,密切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血钾变化,因为儿童的心脏、肾脏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血钾变化的耐受性较差。例如,婴儿静脉补钾速度要极慢,且要密切观察有无呼吸、心率等方面的改变。
(二)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常伴有心肾功能减退,在补钾时要更加注意。口服补钾时,要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如枸橼酸钾,并注意饭后服用。静脉补钾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和速度,密切监测心功能、肾功能和血钾,因为老年人的心肾功能减退可能导致钾排泄障碍,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钾代谢的影响。
(三)特殊疾病患者
1.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钾能力下降,补钾时要特别谨慎。口服补钾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静脉补钾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速度,密切观察血钾变化,一旦发现血钾升高或肾功能恶化,要立即停止补钾并采取相应措施。
2.心脏病患者:心脏病患者补钾时,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补钾,都要密切监测心电图,因为低钾或高钾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例如,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病的患者,补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心脏的电活动变化,防止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