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补钾药物
氯化钾:是临床常用的补钾药物,其制剂有氯化钾片、氯化钾缓释片等。钾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渗透压及酸碱平衡,对心肌兴奋性、传导性等有重要影响。口服氯化钾后可补充钾离子,纠正低钾血症。需注意的是,口服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且应在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不适。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可能有所减退,更要关注用药后胃肠道反应情况。
枸橼酸钾:相较于氯化钾,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相对较小。适用于伴有高氯血症(如使用排钾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患者,因为枸橼酸钾中的枸橼酸根可与氯离子竞争,减少高氯血症的影响。同样,口服后可补充钾离子,纠正低钾状态。对于儿童患者,使用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准确计算剂量,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对钾的调节能力和耐受性较低。
静脉补钾药物
氯化钾注射液:常用于严重低钾血症或不能口服补钾的患者。静脉补钾时需要严格控制浓度和速度,一般浓度不超过0.3%,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静脉补钾时更要密切监测心电图等指标,因为低钾或补钾不当可能会加重心脏病情。老年人心脏功能可能有所下降,在静脉补钾过程中要加强心电监护。
门冬氨酸钾镁:除了补充钾离子外,还含有镁离子。门冬氨酸根可参与三羧酸循环等重要代谢过程,镁离子是许多酶的激活剂,参与体内多种生化反应。适用于低钾血症伴有低镁血症,或者心肌代谢障碍、心肌损害等情况。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由于肝脏是多种代谢的重要场所,门冬氨酸钾镁可能对肝脏代谢有一定益处,但使用时仍需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儿童患者使用时同样要根据其肝肾功能和身体状况谨慎调整剂量。
在补钾过程中,无论使用口服还是静脉补钾药物,都需要定期监测血钾水平,根据血钾纠正情况调整补钾方案。同时,要注意患者的整体病情,如是否合并其他电解质紊乱、基础疾病等,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的补钾方案,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纠正低钾血症,减少补钾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