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会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给家人
直接密切接触传染:梅毒患者的皮损(如硬下疳、扁平湿疣等)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与家人发生性接触时,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对方体内导致传染。例如,与梅毒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阴道性交、口交、肛交等,感染风险较高。对于有性生活的成年人,若一方患有梅毒,另一方未采取防护措施则极易被传染。
间接接触传染:梅毒螺旋体可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数小时,家人接触到被患者污染的物品,如毛巾、内衣、被褥、马桶圈等,有可能被传染。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一般需要接触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的物品且自身皮肤有破损时才容易感染。比如,家中有梅毒患者,其使用过的毛巾被家人接触,若家人皮肤有细微破损,就可能感染。
母婴传播:患有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梅毒;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也可能感染梅毒。对于孕期女性,若患有梅毒且未得到有效治疗,会对胎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能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出生后患有先天性梅毒,出现皮肤损害、肝脾肿大、贫血等一系列症状。
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及防护建议
儿童:儿童感染梅毒多为母婴传播所致。如果母亲患有梅毒,在孕期未进行规范治疗,胎儿很可能被感染。所以孕期女性应进行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儿童若怀疑感染梅毒,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清学检查等,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接触到梅毒螺旋体时感染风险也需关注。如果家中有梅毒患者,老年人应避免接触患者的污染物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换洗衣物等。
性活跃人群:性活跃的成年人是梅毒的高发人群之一,应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不安全性行为。若有高危性行为史,应及时进行梅毒筛查。在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有基础疾病人群: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力可能相对较弱,感染梅毒后病情可能更容易加重或治疗难度增加。这类人群更应注意避免接触梅毒患者的相关污染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若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