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老有小黑点在飞怎么回事

一、眼睛老有小黑点在飞,医学上称为飞蚊症,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生理性飞蚊症: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及高度近视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内的玻璃体由凝胶状态逐渐发生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这些混浊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就会让患者感觉眼前有小黑点飘动。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对玻璃体产生牵拉,也容易导致玻璃体液化,从而出现飞蚊症。生理性飞蚊症一般不影响视力,且症状相对稳定,不会突然加重。

2.病理性飞蚊症:

玻璃体炎症:眼内的炎症如葡萄膜炎等,炎症细胞浸润到玻璃体,可引起玻璃体混浊,导致飞蚊症。患者除了感觉有小黑点飞动外,还可能伴有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视网膜裂孔或脱离:视网膜出现裂孔时,液化的玻璃体可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导致视网膜脱离,同时会出现飞蚊症。这种情况往往伴有眼前闪光感,视力突然下降,黑影遮挡范围逐渐扩大等症状。

眼内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可导致眼底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引起飞蚊症。出血量少时,可能仅表现为小黑点飘动;出血量大时,视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仅能感知光感。

其他疾病:如视网膜血管炎、眼内肿瘤等,也可能导致飞蚊症,但相对较为少见。

二、检查项目:

1.眼底检查:通过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或眼底照相,观察视网膜、视神经乳头、黄斑等部位是否有病变,如视网膜裂孔、脱离、出血、炎症等。这是诊断飞蚊症病因的重要检查方法。

2.眼部B超:对于玻璃体混浊较为严重,眼底检查无法看清时,眼部B超可清晰显示玻璃体的形态、结构,判断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等情况。

3.视力及眼压检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判断飞蚊症是否对视力造成影响。眼压检查有助于排除青光眼等疾病,因为青光眼也可能伴有眼部不适及视觉异常。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对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详细了解视网膜各层结构的情况,对于诊断黄斑病变、视网膜细微裂孔等有重要价值。

三、治疗方法:

1.生理性飞蚊症: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因为生理性飞蚊症对视力影响较小,且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渐适应这些小黑点的存在。但患者平时需注意用眼健康,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如长时间看电子屏幕、阅读等。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应适当休息,向远处眺望或闭目养神。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有助于减缓玻璃体进一步液化。

2.病理性飞蚊症:

针对玻璃体炎症,可使用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但长期使用可能有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还可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玻璃体混浊吸收,但对碘过敏者禁用。

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需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如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裂孔,或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视网膜复位术等,以恢复视网膜的正常位置,避免视力进一步受损。

眼内出血,少量出血可先观察,使用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等)促进血液吸收。若出血量大且长时间不吸收,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清除积血。

四、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眼部组织也会发生退行性改变,飞蚊症更为常见。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要注意安全,避免眼部受到外力撞击,因为老年人眼部组织相对脆弱,受伤后更易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眼部病变。

2.儿童及青少年:儿童及青少年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若发现有小黑点飘动,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眼部表现,如是否频繁揉眼、诉说眼睛不适等。对于高度近视的青少年,要更加重视眼部健康,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减少飞蚊症发生风险。在治疗方面,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出现飞蚊症,在检查和治疗时需特别谨慎。如需用药,应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潜在危害的药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如眼部B超等。同时,孕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因孕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引发眼部并发症。

4.患有全身性疾病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这对预防和治疗飞蚊症至关重要。因为血糖、血压控制不佳,容易导致眼底血管病变,加重飞蚊症症状。在治疗飞蚊症时,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全身性疾病史,以便医生综合考虑治疗方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