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迷走性晕厥又称血管抑制性晕厥或普通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一种,是一种疾病。其多由情感、疼痛刺激引发神经反射,使迷走神经兴奋,进而导致广泛外周小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一、诱发因素:
1.常见因素:包括空气不流通、紧张、焦虑、饮酒或处于相对密闭的环境等。
2.特定因素:如某些气味或场景刺激可诱发意识障碍,临床表现为晕倒、意识丧失等,一般能较快恢复意识,持续时间约几秒钟,且不残留器官功能损害。发作前常出现疲乏、头昏、眼花、出汗、恶心、打哈欠、腹部不适等症状,同时伴有面色明显苍白、嘴唇略呈青紫等。若立即躺卧,上述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否则可能发展为头晕、眼黑、站立不稳、意识不清而倒地等症状。
二、诊断检查: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建议及时去医院做相应检查,如心电图、倾斜试验等。
三、治疗方法:
1.如果是因迷走神经兴奋度增加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等,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以防心源性猝死或晕厥,也可用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
总之,血管迷走性晕厥有其特定的诱发因素、症状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方法,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