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素痣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局限性色素减退斑,即脱色素痣,属于常见胎痣。其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突变有关,也可能与黑色素小体合成和运转异常相关,临床认为是一种发生学上的畸形,通常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
一、治疗方面
无色素痣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一般可不特殊治疗,但患处色素无法自行恢复。
二、损害特点
一致性不完全脱色,呈淡白色或苍白色,边界不太清,少数白斑边缘不规则或呈锯齿状、泼溅状。常见于躯干部,多单侧沿神经分布,在四肢多呈带状或条状分布,数目一般不多或逐渐增多后静止,不再有新皮损,白斑面积随年龄增长成比例增大。
三、临床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皮损处表皮黑色素细胞数目正常,但黑色素小体密度明显减少,电镜观察显示可能有黑色素小体运输障碍。部分患者还可伴发弓形足、智力低下、单侧雀斑样痣、癫痫或异位性皮炎。
四、治疗手段
尚无有效药物治疗,暴露部位小面积皮损可使用遮盖霜或自体表皮片移植。
总之,无色素痣是一种特殊的皮肤状况,有其自身特点和诊断、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