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睛前有黑点在飞,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飞蚊症。其主要原因如下:
1.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逐渐发生液化,原本均匀的胶状物质变得不均匀,出现一些小的混浊物,当光线照射到这些混浊物时,就会在视网膜上投射出阴影,导致眼前出现黑点飘动。大约70%的飞蚊症是由玻璃体后脱离引起,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
2.眼部炎症:葡萄膜炎、视网膜炎等眼部炎症,炎症细胞会进入玻璃体,形成混浊物,导致飞蚊症。此类飞蚊症可能伴有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
3.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视网膜组织的渗出或出血进入玻璃体,产生飞蚊症状。这种情况往往比较严重,可能伴有闪光感、视力突然下降等。
4.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引起出血、渗出,波及玻璃体,出现飞蚊。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也可能因血管病变,导致类似情况。
二、飞蚊症的检查项目:
1.散瞳眼底检查:通过散瞳药物扩大瞳孔,医生可以更全面清晰地观察视网膜、玻璃体等结构,判断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脱离、出血,以及玻璃体混浊的程度和性质。这是飞蚊症检查的重要项目,有助于明确病因。
2.眼部B超:对于屈光间质混浊,如玻璃体混浊严重影响眼底观察时,眼部B超可清晰显示玻璃体和视网膜的形态,辅助诊断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等病变。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对视网膜进行断层扫描,精确分析视网膜各层结构,对于发现早期视网膜病变,如黄斑区病变有重要意义。
三、飞蚊症的治疗:
1.药物治疗:氨碘肽滴眼液,可促进眼部微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改善眼部新陈代谢,促进玻璃体混浊吸收;卵磷脂络合碘片,能促进视网膜的新陈代谢,减轻玻璃体混浊。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玻璃体混浊,经药物治疗无效,影响视力明显时,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改善视力。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如感染、眼内出血等,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3.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能量将较大的玻璃体混浊物击碎,使其变成细小颗粒,被眼内组织吸收,改善飞蚊症状。适用于部分症状明显的患者。
四、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的发生率升高,更易出现飞蚊症。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一般每年至少一次散瞳眼底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眼部病变。日常注意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加重眼部血管病变,增加飞蚊症风险。
2.高度近视患者:高度近视会使眼轴变长,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进而引发飞蚊症。此类人群除定期眼部检查外,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跳水等,防止视网膜脱离。日常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减少眼疲劳。
3.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飞蚊症相对少见,若发现眼前有黑点飘动,需及时就医。可能是眼部炎症或先天性眼部异常等原因引起。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预防近视发生,减少飞蚊症潜在风险。
4.孕妇:孕妇在孕期身体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眼部生理状态。若出现飞蚊症,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处理,避免自行用药。同时,孕期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C、E等营养素的食物,对眼睛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