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降温法
(一)冷敷法
1.适用人群及原理: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通过低温物体接触身体,吸收并带走热量以达到降温目的。可使用冷毛巾敷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能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脑部血流量,从而辅助降低体温。对于儿童,需注意毛巾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引起不适或冻伤。
2.操作细节:冷毛巾可提前用凉水浸泡后拧干,放置在额头部位,持续保持接触,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若出现苍白、青紫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擦拭法
1.适用人群及原理:适用于大部分人群,尤其适合体温不是特别高的情况。用温水(32-34℃)擦拭皮肤,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可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这些部位血液循环快,通过擦拭能更有效地散热。对于儿童,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擦伤皮肤,且擦拭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着凉。
2.操作细节:准备好温水,用毛巾蘸湿后进行擦拭,擦拭过程中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对流风直吹身体。
二、穴位推拿法
(一)常用穴位及操作
1.退热穴:位于小儿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成一条直线。操作时用拇指从患儿食指指尖推向指根,称为清天河水,具有清热解表的作用,适用于各年龄段有发热表现的人群,尤其对儿童发热较为常用。操作需轻柔,频率适中,一般推100-300次。
2.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揉大椎穴,约1-3分钟,能起到解表退热的功效,适用于成人及较大儿童,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三、饮食调理法
(一)适宜食物
1.蔬果类:西瓜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富含水分,适合发热人群食用,能补充因发热丢失的水分,且其寒凉性质有助于清热。梨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煮成梨汤饮用,对于发热伴有咳嗽等症状的人群较为适宜。
2.粥类: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适合发热时食用。将绿豆与大米一起煮成粥,绿豆需提前浸泡,煮至软烂,能帮助降低体温。对于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粥的浓稠度,方便食用。
(二)禁忌食物
发热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温热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羊肉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体内热邪,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不利于退热。
四、中药外治法
(一)中药贴敷
1.成分及原理:某些中药贴剂可通过皮肤吸收发挥退热作用。例如含有柴胡、黄芩等成分的贴剂,柴胡具有和解表里、退热截疟的功效,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物经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调节机体的发热机制。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但需注意贴敷部位皮肤有无过敏等反应,儿童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
2.操作细节:清洁贴敷部位皮肤后,将中药贴剂准确贴敷在相应穴位或发热相关部位,如神阙穴等,按照产品说明保持合适的贴敷时间,一般为4-8小时,若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应立即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