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怎么治疗好的快

一、一般急救措施

1.卧床休息与体位:患者应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这样有助于保证脑部供血,避免呕血时发生窒息,尤其对于年老体弱伴有心肺功能不全者更需注意体位调整,防止因体位不当加重病情。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以及呕血和黑便的情况,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比如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心率,观察呕血的颜色、量以及黑便的次数和性状等。

二、补充血容量

1.输液途径选择:尽快建立静脉通道,优先选择大静脉,以便快速补充血容量。对于失血较多的患者,可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或平衡液等晶体液,必要时输注胶体液如血浆、代血浆等,以纠正休克,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2.输血指征:当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收缩压低于90mmHg时,应考虑输血治疗,输入浓缩红细胞等,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防止输血不良反应。

三、止血治疗

1.药物止血

-抑酸药物:常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块形成,从而达到止血目的。研究表明,奥美拉唑能有效降低胃内酸度,减少胃酸对出血创面的刺激,一般静脉给药。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可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发挥止血作用。奥曲肽能选择性地减少内脏splanchnic循环的血流,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较好。

2.内镜下止血:对于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如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可采用内镜下喷洒止血剂(如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注射止血(向溃疡基底注射肾上腺素盐水等)、电凝止血、激光止血或金属钛夹夹闭止血等方法,能直接针对出血病灶进行止血,止血效果确切。

3.介入治疗:对于某些难治性胃出血,如经内科保守治疗和内镜治疗无效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可考虑行介入治疗,如选择性血管造影栓塞止血,通过找到出血的血管并栓塞,达到止血目的。

四、病因治疗

1.消化性溃疡:如果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出血,在出血停止后需要积极治疗溃疡病因,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阳性则需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常用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一般为10-14天,同时需注意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如避免劳累、规律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对于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针对肝硬化进行综合治疗,如改善肝功能、预防腹水等。对于反复出血的患者,可考虑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或分流术等治疗,以降低再出血风险。

3.急性胃黏膜病变:如果是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应激等因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需要停用相关的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积极处理应激状态,如对于严重创伤、大手术等应激情况导致的胃出血,要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和监护。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胃出血时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且不典型,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

2.儿童患者:儿童胃出血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格外谨慎。儿童胃出血可能与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在保证血容量的基础上,针对病因进行处理,用药要严格按照儿童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胃肠道有较大刺激或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心理安抚,减少儿童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胃出血较为复杂,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措施。例如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内镜治疗时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对妊娠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