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特殊类型,指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受冷区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可消退。多发于露出部位如颜面和手部,严重者可累及躯体上部和上肢,可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腹泻。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皮肤潮红、低血压等过敏性休克症状。本病可常年不愈,可于冬季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年。
寒冷性荨麻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冷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是一种能在0~4℃温度下自发沉淀、加温后又可溶解的免疫球蛋白,冷性荨麻疹患者血中冷球蛋白可阳性,冷球蛋白血症可导致寒冷性荨麻疹。
2.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冷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能在0~4℃温度下自发沉淀、加温后又可溶解的纤维蛋白原,冷性荨麻疹患者血中冷纤维蛋白原可阳性,冷纤维蛋白原血症可导致寒冷性荨麻疹。
3.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并发寒冷性荨麻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等。
4.遗传因素:寒冷性荨麻疹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5.其他因素:寒冷性荨麻疹还可能与感染、药物、物理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
寒冷性荨麻疹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较容易。但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荨麻疹进行鉴别,如胆碱能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等。
寒冷性荨麻疹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诱因:尽量避免接触寒冷的物体或环境,如冷水、冷风等。
2.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
3.免疫调节剂: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
4.中医中药:中医中药治疗寒冷性荨麻疹也有一定的疗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对于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诱因:尽量避免接触寒冷的物体或环境,如冷水、冷风等。
2.注意保暖:在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避免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3.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4.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
5.定期复查: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