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醛的接触途径及基本危害表现
甲醛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食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吸入甲醛后,会迅速刺激呼吸道黏膜,短时间内可出现咳嗽、咽痛、胸闷等症状;皮肤直接接触甲醛溶液可能引发红肿、皮疹等刺激反应;长期低浓度吸入甲醛,会逐渐损伤呼吸系统,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风险,如慢性支气管炎等。
二、对不同系统的具体危害
(一)呼吸系统
长期暴露于甲醛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持续受损,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易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明确甲醛为Ⅰ类致癌物,长期吸入甲醛会显著增加患鼻咽癌、肺癌等呼吸系统癌症的几率。
(二)免疫系统
甲醛会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频率。
(三)其他系统
对于儿童,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呼吸道等器官更为娇嫩,长期接触甲醛可能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孕妇接触甲醛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增加早产、胎儿畸形等风险;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修复能力和免疫力降低,受甲醛伤害后更难恢复,健康受威胁程度更高。
三、不同人群的易感性差异
(一)儿童
儿童呼吸道黏膜相对薄嫩,呼吸频率较快,单位时间内吸入甲醛的量相对较多,且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对甲醛的代谢和解毒能力较弱,因此对甲醛更为敏感,长期暴露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呼吸道反复感染等问题。
(二)孕妇
甲醛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干扰胎儿的正常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增加胎儿畸形、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三)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
老年人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自身抵抗力和修复能力较差,接触甲醛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呼吸道刺激症状,且病情恢复缓慢,甲醛对其健康的威胁更大。
四、室内甲醛浓度与健康影响的关系
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是关键指标,当甲醛浓度超过0.08mg/m³时,就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为减少甲醛危害,可通过加强通风、使用活性炭吸附、放置绿植辅助净化(部分绿植对甲醛有一定吸附作用,但效果有限)、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等方式降低室内甲醛浓度,保障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