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因素
病毒感染:是小孩反复发烧较常见的原因,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以流感病毒为例,流感病毒感染后可导致孩子持续或反复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以上,还常伴有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且病程相对较长。
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像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孩子除了反复发烧外,还可能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表现,体温波动较大。
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也较为常见,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可引起支原体肺炎,孩子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热,热型不定,可持续1-3周,同时伴有刺激性干咳等症状。
非感染性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可出现反复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但也有部分孩子为高热,同时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皮疹等表现,病情容易反复。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可导致小孩反复发烧,还可能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关节痛、脱发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
恶性肿瘤:像白血病,孩子除了反复发热外,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皮肤紫癜、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肿瘤热也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但有时也可呈高热。
其他情况:环境温度过高、穿着过厚可导致孩子散热不良而出现反复低热,这种情况在新生儿或小婴儿中较常见,通过适当调整环境温度和减少衣物后体温可恢复正常;还有如功能性低热,多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孩子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早晚体温有差异,但一般情况不受影响。
对于小孩反复发烧,家长首先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且精神状态较差时,可采取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部位。同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学检查(如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抗体检测等)、自身抗体检测等,以明确发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护理方面,要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小孩,护理重点有所不同,新生儿和小婴儿要特别注意保暖和观察呼吸等情况;学龄期儿童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