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性激素六项

一、性激素六项的组成及意义

性激素六项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

卵泡刺激素(FSH):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卵巢的卵泡发育和成熟。成年女性卵泡期FSH正常范围一般在3.5~12.5mIU/ml,在排卵期会升高至4.7~21.5mIU/ml,黄体期为1.7~7.7mIU/ml。FSH值升高常见于卵巢早衰、卵巢不敏感综合征等;降低则可见于席汉氏综合征等。

黄体生成素(LH):也是由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它可以促进排卵,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成年女性卵泡期LH正常范围约1.9~12.5mIU/ml,排卵期可达8.7~76.3mIU/ml,黄体期为0.5~16.9mIU/ml。LH值异常升高可能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等;LH/FSH比值大于2~3时,对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雌二醇(E2):由卵巢的卵泡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转变为增殖期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成年女性卵泡期E2正常范围约25~146pg/ml,排卵期为249~423pg/ml,黄体期为55~234pg/ml。E2水平降低可见于卵巢功能低下、卵巢早衰等;升高可能见于卵巢肿瘤等情况。

孕酮(P):由卵巢的黄体分泌,主要功能是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卵泡期孕酮水平较低,一般小于1ng/ml,排卵后孕酮水平升高,黄体期正常范围约3~32ng/ml。孕酮水平降低可见于黄体功能不全等;升高可能见于葡萄胎等。

睾酮(T):女性体内的睾酮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由卵巢分泌,其主要功能是促进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对雌激素有拮抗作用等。女性睾酮正常范围一般小于0.75ng/ml,升高可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泌乳素(PRL):由垂体前叶嗜酸细胞分泌,是一种单纯的蛋白质激素,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非哺乳期女性PRL正常范围一般小于20ng/ml,妊娠后期及哺乳期会升高。PRL升高可见于垂体泌乳素瘤等,而过度紧张、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导致PRL轻度升高。

二、性激素六项的检测时间及注意事项

检测时间

-基础状态下检测:一般建议在月经来潮的第2~5天(卵泡早期)进行检测,此时可以反映卵巢的基础功能。对于月经长期不来潮且又急于了解检查结果的女性,可以随时检测,此时默认为卵泡早期,结果参照卵泡早期的参考值。

-排卵期检测:通过检测LH等指标来判断排卵期,一般在预计排卵前进行检测。

-黄体期检测:在月经周期的第21天左右检测孕酮等指标,了解黄体功能。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平静状态,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影响激素水平。

-抽血前需静坐15~30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因为情绪波动会影响泌乳素等激素的分泌。

-如果正在服用某些影响激素的药物,如避孕药等,需要告知医生,因为药物可能会干扰检查结果,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检查时间或解读结果。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性激素六项的参考值与非妊娠期完全不同,需要结合妊娠阶段进行判断;对于哺乳期女性,泌乳素会生理性升高,属于正常现象。

三、不同人群性激素六项异常的临床意义及应对

育龄女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LH升高、FSH正常或偏低、LH/FSH比值升高、睾酮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不孕、多毛、痤疮等症状。应对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促排卵治疗等;对于没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可通过调节月经周期等对症治疗。

-卵巢早衰患者:FSH明显升高,E2降低,常伴有闭经、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等,以缓解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性激素水平处于逐渐发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检查性激素六项可能会发现FSH、LH等水平异常。需要结合年龄、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等综合判断。如果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导致的月经不调,一般可先观察,随着年龄增长,轴系逐渐完善,月经可能会逐渐规律。但如果存在其他异常情况,如雄激素过高导致的多毛等,也需要及时就医评估。

绝经期女性

-绝经期女性FSH、LH会显著升高,E2明显降低。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分泌雌激素减少,反馈性引起垂体分泌FSH、LH增加。此时女性可能出现潮热、情绪波动、阴道干涩等更年期症状,需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生活方式调整、必要时激素替代治疗等,但在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排除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