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肺炎初期症状

一、新冠肺炎初期症状多样,不同患者表现存在差异,常见症状如下:

1.发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到37.3℃及以上,部分患者体温可高达39℃甚至更高,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及有基础疾病者发热程度和热型可能与青壮年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能由于机体反应能力下降,发热程度相对不高,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可能较迅速且波动较大。

2.呼吸道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痰,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在一些吸烟人群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者中,咳嗽症状可能因原有疾病基础而表现得更为复杂,例如咳嗽频率、程度可能加重。

鼻塞、流涕:部分患者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但相对比例低于发热和咳嗽。

3.全身症状:

乏力:很多患者在感染初期会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日常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等都可能感到吃力。体力劳动者可能因乏力而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对生活方式影响较大。

肌肉酸痛:可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四肢、腰背等部位较为常见。这在一些平时运动量较大的人群中可能被误判为运动后的正常肌肉反应,但新冠肺炎引起的肌肉酸痛通常伴有其他症状,且休息后难以缓解。

4.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与病毒侵犯胃肠道黏膜有关。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出现此类症状的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且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5.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在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这一症状相对特异性较高,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另外,还可能有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治疗药物

1.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适用于成人伴有进展为重症高风险因素的轻至中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

2.阿兹夫定片: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年患者。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进展较快,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因此,老年人一旦出现上述初期症状,应及时就医,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同时,在日常防护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人应给予更多关怀和照顾,协助其做好个人防护。

2.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感染后症状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发热可能较急且体温波动较大,易出现热性惊厥。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若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3.孕妇:孕妇处于特殊生理时期,感染新冠肺炎可能对自身及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孕期免疫力有所下降,感染风险相对增加。若孕妇出现初期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怀孕情况,以便医生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增强自身抵抗力。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容易加重。这类人群应严格按照医嘱控制基础疾病,规律服药。一旦出现新冠肺炎初期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更加注意日常防护,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