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为起源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常见症状是出现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等
病因不确定,可能与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或被抑制、物理、化学、遗传等有关
化疗和单克隆抗体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金牌医生
内侧中
目前淋巴瘤的病因仍处于探索研究中,较为公认的病因包括感染、免疫功能缺陷或被抑制、物理及化学因素等。
某些感染因素可能与某些类型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最常罹患淋巴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60~100倍。
EB病毒感染:可能与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和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HTLV-1)与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黏膜相关型淋巴瘤(MALT)的可能病因,清除HP的治疗可以使2/3以上的I期胃MALT病例得到缓解。
丙型肝炎病毒:与脾淋巴瘤可能相关。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发生相关。
免疫功能缺陷或被抑制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伴发淋巴瘤者,较正常人为多。
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而发生恶性肿瘤者,其中1/3为淋巴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淋巴瘤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
放射线、杀虫剂、除草剂、染发剂、重金属、苯等物理因素和化学品也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相关。
淋巴瘤可能存在遗传倾向及家族聚集性。
与双卵双生相比,单卵双生者患霍奇金淋巴瘤的概率高100倍以上。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一级亲属,患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高了5倍。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一级亲属中,发生淋巴瘤的风险增加2~7倍。
浆细胞骨髓瘤患者直系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7倍以上。
淋巴瘤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例如Myc基因与Bcl2基因形成融合基因导致的双打击淋巴瘤。
对淋巴瘤发病机制感兴趣者,可以进一步阅读专业著作或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