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属于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腺瘤与典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之间。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平均发病年龄约40岁左右。
二、病理特征
1.大体表现:肿瘤多为单侧,双侧发病约占10%-15%。肿瘤体积大小不一,囊实性多见,囊内有乳头生长,乳头可局限于部分区域或广泛分布。
2.显微镜下表现:上皮细胞复层化,一般不超过3层-4层,细胞有轻至中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少见,无间质浸润。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腹部包块:患者可自己摸到下腹部包块,多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发现。
-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腹隐痛或胀痛,若发生扭转等并发症时可出现急性剧烈腹痛。
-腹水: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水,但量一般较少。
2.体征:妇科检查可触及附件区肿块,边界多较清楚,活动度可因病情而异。
四、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观察囊内乳头情况等。超声表现为囊壁或囊内有乳头状回声。
-CT及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分期。
2.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等肿瘤标志物可有轻度升高,但特异性不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五、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若为单侧肿瘤,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保留对侧正常卵巢及子宫,术后需密切随访。
-无生育要求或双侧发病的患者:多需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于有转移的患者,需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量切除所有可见肿瘤病灶。
2.随访: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一般每3-6个月进行一次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监测有无复发。
六、预后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但部分患者可能复发,复发后再次手术仍可取得一定疗效,少数可进展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预后变差。年轻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后妊娠机会存在,但需注意孕期及产后的监测。对于老年患者,需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制定治疗及随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