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是什么意思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意识范围缩小,选择性遗忘或情感爆发等精神症状,但缺乏相应的器质性基础。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具体如下:

1.分离性遗忘: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记忆丧失,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和身份完全遗忘,但对自己的基本情况和身份能够认识。遗忘的内容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广泛性的。

2.分离性漫游:患者在觉醒状态下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伴有情感反应和盲目性。出走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的地方,也可能是陌生的地方。在漫游过程中,患者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事后往往不能回忆起自己的经历。

3.分离性木僵: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木僵状态,通常是紧张性木僵。患者的肢体运动明显减少,不语、不动、不进食,对刺激缺乏反应。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发作后可恢复常态,清醒后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

4.出神与附体障碍:患者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情况下,出现完全或部分丧失自我控制的状态。患者的情感、思维、意志、动作等心理活动可与外界环境分离,具有特殊的感应性。附体障碍时,患者感到自己的身体被外来的力量所控制,出现不由自主的动作和行为。

5.情感爆发:患者在情绪激动或受到刺激时,突然出现哭喊、吵闹、打滚、四肢舞动等行为,情绪反应强烈,但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发作后可恢复正常。

6.假性痴呆:患者在心理应激下,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理解能力等下降,但经过适当的暗示或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7.双重和多重人格:患者表现出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人格,每种人格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和情感反应。这些人格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交替出现,或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于同一个体中。

8.其他:还可能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癔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心理评估等因素。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

对于癔症患者,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关爱非常重要。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