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什么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和/或动作性震颤。
发病情况
人群分布: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过也有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的情况。在年龄因素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会有所增加。性别上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
遗传因素:约60%的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如果家族中有特发性震颤患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
震颤特点:典型的表现是双手、头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震颤,通常在活动时出现,比如拿东西、书写、持筷等动作时明显,而在休息时可能减轻或消失。震颤的频率一般为4-12Hz。部分患者可能先从一只手开始出现震颤,逐渐累及另一侧手以及头部等部位。
对生活的影响:震颤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完成精细动作,像书写困难,字体变得潦草难以辨认;进食时勺子难以准确送入口中,影响生活质量。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震颤出现的时间、频率、加重或缓解的因素等。例如,询问患者震颤是在特定活动时出现,还是休息时也存在,以及是否有家族遗传史等情况。
排除其他疾病:需要排除其他可引起震颤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小脑病变等。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来进行鉴别诊断。例如,帕金森病除了震颤外,还会有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震颤往往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其他表现,如心悸、多汗、消瘦等。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可以先进行观察,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紧张、疲劳等可能加重震颤的因素。比如,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
药物治疗:当震颤影响到日常生活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普萘洛尔等,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可能引起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等,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儿童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老年人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严重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风险,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情况后再决定是否采用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