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突然拉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多见于6月龄-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研究显示,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肠道绒毛萎缩,微绒毛破坏,使肠道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减少,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腹泻,多表现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2.诺如病毒:各个年龄段均可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寒冷季节高发。诺如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肠道内繁殖,引起肠道黏膜炎症,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突然拉稀,大便多为稀水便或稀糊便,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二)细菌感染
1.大肠杆菌: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腹泻。例如产毒性大肠杆菌,它能产生肠毒素,刺激肠道分泌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腹泻。多见于婴幼儿,大便为水样便,量多,次数频繁,可伴有发热、呕吐等。
2.沙门菌: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易感染。沙门菌感染肠道后,会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大便可为黏液便、脓血便等,同时可能有发热、腹痛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感染后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
二、饮食因素
(一)饮食不洁
1.食用变质食物:如果进食了变质的食物,其中的细菌、毒素等会刺激肠道。例如变质的牛奶、肉类等,食物中的有害成分会引起肠道炎症和功能紊乱,导致突然拉稀。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肠道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变质食物的影响。
2.食物过敏:部分人对某些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海鲜等。当摄入过敏食物后,肠道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黏膜水肿、渗出增加等,从而引起腹泻。儿童食物过敏相对常见,可能还会伴有皮疹、瘙痒、呕吐等其他过敏表现。
(二)饮食不当
1.进食过多或过快:婴幼儿如果喂养不当,一次进食过多或吃奶过快,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肠道消化负担加重,出现突然拉稀。年龄较大的人如果短时间内大量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也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
2.突然改变饮食:比如从母乳喂养改为配方奶喂养,或者更换了新的辅食种类,肠道需要适应新的食物成分,可能会出现暂时的消化功能紊乱,导致突然拉稀。
三、其他因素
(一)腹部受凉
1.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腹部着凉后会影响肠道的血液循环和蠕动功能。寒冷刺激可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儿童由于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更容易因腹部受凉而出现突然拉稀,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质偏稀。
2.例如在寒冷季节,儿童夜间踢开被子,腹部暴露在外,就容易发生腹部受凉引起的腹泻。
(二)药物副作用
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抗生素后可能出现。抗生素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引起腹泻。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时更需注意,因为儿童肠道菌群尚未完全稳定。例如使用广谱抗生素后,可能会出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繁殖,引起假膜性肠炎,导致严重的腹泻,大便可为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可见假膜。
2.其他药物:某些化疗药物、降压药等也可能有导致腹泻的副作用,但相对较少见。
(三)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代谢速度,包括肠道的蠕动速度也会加快,从而可能引起突然拉稀。患者除了腹泻外,还可能伴有多汗、心慌、消瘦、手抖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相关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成年人。
2.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累及肠道时,肠道黏膜会出现出血、水肿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常伴有腹痛、便血等症状,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