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性病
性病,全称为性传播疾病,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不仅对生殖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
1.常见类型及病原体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可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等不同阶段。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二期梅毒可出现皮肤黏膜损害、骨膜炎等,三期梅毒则可侵犯心血管、神经等系统。
淋病:淋病奈瑟菌是其病原体,男性常表现为尿道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等症状;女性可累及尿道、宫颈等部位,症状相对不典型,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的赘生物,呈菜花状、乳头状等。
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从而引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2.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这是性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性行为过程中,皮肤黏膜的微小破损为病原体入侵提供了机会。
母婴传播:患有性病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接触感染。例如,梅毒可导致胎儿先天性梅毒,艾滋病可使新生儿感染HIV。
间接接触传播:少数情况下,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浴巾、马桶圈等传播。但这种传播方式相对少见,且与物品上病原体的存活时间、数量及接触者的皮肤黏膜完整性等因素有关。
3.危害
对个人健康:除了引起局部症状外,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梅毒可侵犯心血管系统,引起主动脉瘤等;淋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附睾炎、输卵管炎等,影响生育功能;艾滋病患者最终因免疫系统严重受损,易患各种严重的感染和恶性肿瘤,危及生命。
对家庭:性病可在家庭成员间传播,影响家庭和谐。同时,患者的治疗费用及照顾患者的负担,也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压力。
对社会:性病的流行会增加社会医疗资源的消耗,影响劳动力人口健康,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接吻会传染EB病毒吗
EB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接吻是有可能传染EB病毒的。
1.传染机制
EB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当健康人与感染者进行深度接吻时,含有病毒的唾液可通过口腔黏膜的微小破损进入健康人体内,从而引发感染。此外,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水杯等,也可能因接触到含有病毒的唾液而感染。
2.感染后的表现
多数人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人体感染EB病毒后,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可将病毒控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在血清学检查时发现EB病毒抗体阳性。
少数人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部分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10%。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病情具有自限性,经过休息、对症治疗等,数周后可逐渐恢复。
与多种疾病相关:长期潜伏感染EB病毒与一些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如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等。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B病毒可能通过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机制,促使细胞发生恶变。
三、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
性病方面:儿童感染性病多为间接接触传播或母婴传播。家长应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儿童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如发现儿童生殖器部位出现异常症状,如皮疹、分泌物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性教育,教导其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EB病毒感染方面: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感染EB病毒后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概率相对较高。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如出现发热、咽痛等不适,及时就医。日常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2.孕妇
性病方面:孕妇感染性病对自身和胎儿危害极大。患有梅毒的孕妇可导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性梅毒儿;淋病可引起羊膜腔感染、胎儿窘迫等。因此,孕妇在孕前和孕期应进行性病筛查,一旦发现感染,应及时规范治疗。治疗时需选择对胎儿安全的药物,如治疗梅毒的苄星青霉素。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再次感染。
EB病毒感染方面:孕妇感染EB病毒虽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但可能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孕期要尽量避免与EB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如避免与他人深度接吻,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若孕期出现发热、咽痛等疑似EB病毒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处理。
3.老年人
性病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性观念逐渐开放,部分老年人也有性需求。但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性病后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延误诊断。老年人应注意性健康,保持固定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若出现生殖器部位不适,不要因羞耻而隐瞒病情,应及时就医。
EB病毒感染方面:老年人感染EB病毒后,症状可能更严重,恢复时间可能更长。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与EB病毒感染者密切接触,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排查EB病毒感染及其他疾病的可能。
四、性病治疗药物
1.梅毒:苄星青霉素、普鲁卡因青霉素。
2.淋病:头孢曲松、大观霉素。
五、生活方式建议
1.安全性行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保持健康的性行为,避免多个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不仅能有效降低性病的传播风险,还能预防艾滋病等严重疾病。
2.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牙刷、水杯等个人物品,避免间接接触感染性病和EB病毒。
3.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免疫系统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