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丹毒的中医药治疗

下肢丹毒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是根据丹毒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如风热毒蕴证、肝脾湿火证、湿热下注证等,分别采用普济消毒饮、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等方剂加减治疗。外治法包括砭镰法、溻渍法、外搽法等,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治疗原则。

1.内治法

风热毒蕴证:

症状: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伴恶寒发热、头痛。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剂:普济消毒饮加减。

肝脾湿火证:

症状:发于下肢,局部红肿结块,伴有发热、口苦、胁痛、尿赤。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

方剂:柴胡清肝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湿热下注证:

症状:发于下肢,局部红肿、疼痛,下肢沉重,或伴有发热、口渴、便秘。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剂: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加减。

2.外治法

砭镰法:

操作: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在红肿处或周围进行叩刺,以微出血为度。

作用:可使毒邪随血外泄,以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溻渍法:

操作:将患肢浸泡在中药煎剂中,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作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外搽法:

操作: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水剂,直接涂擦在患处。

作用: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