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远离诱因
明确病因:丘疹性荨麻疹多与昆虫叮咬有关,如蚊子、臭虫、跳蚤、螨虫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勤换床单被褥,避免昆虫滋生。对于有明确昆虫接触史的人群,更应加强居住环境的防虫措施,如安装纱窗、使用蚊帐等。
关注生活方式:不同年龄人群诱因可能有差异,儿童活泼好动,在户外活动时更容易接触到昆虫,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儿童的户外活动环境;成年人若从事户外工作等,也需留意昆虫叮咬。避免去草丛、树林等昆虫较多的地方,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可有效减少昆虫叮咬机会。
二、局部护理
一般皮肤状况:当皮肤出现丘疹性荨麻疹表现时,首先要避免搔抓,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从而引发感染等更严重的问题。对于皮肤瘙痒的情况,可以使用冷敷的方法来缓解,用干净的毛巾蘸取冷水或冰水,轻轻敷在患处,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可敷数次。
不同人群差异: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冻伤皮肤。可以选择用温度适中的湿毛巾冷敷。成年人皮肤耐受性相对较好,但也应注意冷敷的频率和力度。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等情况,除了冷敷,还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止痒药膏,如炉甘石洗剂等,但使用前要咨询医生或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确保安全适用。
三、药物治疗
非药物优先:首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上述的远离诱因和局部护理等。但如果皮疹严重、瘙痒剧烈影响生活,可考虑药物治疗。对于抗组胺药物的使用,要根据年龄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需谨慎,应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和剂量。
药物选择:常用的抗组胺药物有西替利嗪等,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的剂量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避免超量使用。对于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药膏等,也可根据情况使用,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时的强度和时间,避免长期大面积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是丘疹性荨麻疹的高发人群,由于其皮肤薄嫩、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在护理和治疗上更要谨慎。除了上述提到的局部护理和药物使用注意外,要特别注意保持儿童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成年人:成年人患丘疹性荨麻疹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应对。如果是过敏体质的成年人,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过敏原,在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同时,要注意药物使用后的反应,如出现头晕、嗜睡等不适症状,应避免从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如驾驶等。
老年人:老年人患丘疹性荨麻疹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皮肤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护理上要更加注重保持皮肤的湿润,可适当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护肤品。药物使用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所以在使用抗组胺药物等时要咨询医生,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