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婴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婴儿黄疸的原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破坏过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较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产生胆红素。

同族免疫性溶血:母子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激活补体,引起免疫反应导致溶血。

红细胞酶缺陷:某些婴儿的红细胞内酶缺乏,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

血红蛋白病: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胆红素生成增加。

其他:感染、药物、低血糖、低体温等也可增加胆红素的生成。

2.肝脏胆红素摄取障碍:

缺氧和感染: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等可导致胎儿缺氧,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

酸中毒:严重的感染、低血糖、低体温等可导致酸中毒,影响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影响胆红素的摄取和结合。

3.胆红素结合障碍:

胆红素排泄异常:先天性肝内胆管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可导致胆红素排泄障碍。

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可持续3~4周,一般情况良好,胆红素可高达256.5~342μmol/L,停止母乳喂养后可消退。

药物:某些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吲哚美辛等可竞争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位点,导致胆红素游离,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

4.其他:

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肠道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或双歧杆菌缺乏时,胆红素还原酶活性较高,可将胆红素还原为胆绿素,后者经肠道排泄增加,导致黄疸加重。

遗传因素:某些婴儿可能存在胆红素代谢相关酶的基因突变,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婴儿黄疸是生理性的,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般在7~10天消退。但如果黄疸出现过早、程度过重、持续时间过长或消退后再次出现,可能提示存在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光照治疗、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换血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婴儿的黄疸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儿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