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直咳嗽的原因
1.呼吸道疾病
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刺激气道导致咳嗽,这在儿童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中较为常见。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炎症分泌物刺激气道产生咳嗽,老年人群因免疫力下降易受此类感染。支原体感染常引发支原体肺炎,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青少年发病率相对较高。
非感染因素: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刺激鼻腔产生分泌物,倒流至咽喉部,刺激气道引起咳嗽,常见于过敏体质人群,春秋季高发。支气管哮喘,气道存在慢性炎症,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等刺激后,气道痉挛,引发咳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由长期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导致气道阻塞,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常见于中老年吸烟人群。
2.其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肺部淤血,刺激气道引起咳嗽,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
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及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并可向上刺激咽喉,引发咳嗽,肥胖人群及饮食习惯不良(如暴饮暴食、睡前进食)者易患。
3.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雾霾等,有害颗粒和气体刺激气道,可引起持续性咳嗽。在新装修环境中,甲醛、苯等化学物质超标,也会刺激呼吸道导致咳嗽,各年龄段人群接触此类环境均可能发病。
4.药物因素:某些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常见副作用为干咳,多在用药后12周出现,停药后咳嗽症状可逐渐缓解,多见于高血压患者。
二、一直咳嗽的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可对症治疗。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支原体感染常用阿奇霉素治疗。
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支气管哮喘患者还需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
心血管疾病:针对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改善心脏功能。
胃食管反流病:调整生活方式,如抬高床头、避免睡前进食等,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
2.对症治疗
止咳药物:干咳无痰者,可使用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咳嗽伴有较多痰液者,可使用氨溴索、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痰液排出。
三、一直咳嗽的护理
1.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过于干燥或潮湿都可能加重咳嗽。
2.饮食护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气道加重咳嗽。多喝水,可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3.日常护理: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减少气道刺激。对于吸烟人群,应戒烟,同时避免吸入二手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咳嗽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咳嗽的频率、性质、是否伴有发热等症状。避免自行给儿童使用成人止咳药物,剂量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可采用拍背等方法帮助儿童排痰,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2.孕妇:孕妇咳嗽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应先尝试通过多喝水、休息等非药物方法缓解咳嗽。如需用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
3.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咳嗽可能加重心肺负担。若咳嗽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排痰能力较弱,可适当增加翻身、拍背次数,促进痰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