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指收缩压≥140mmHg,而舒张压<90mmHg的高血压类型。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可能与血管壁弹性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有关。
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冠心病发病风险增加约28%。
2.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可使脑血管破裂或堵塞的几率上升,引发脑出血、脑梗死等。
3.肾脏损害:长期高血压会影响肾脏血流,损害肾功能,严重时可发展为肾衰竭。
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病因
1.年龄因素:老年人血管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多,血管壁变硬、弹性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
2.生活方式:高盐饮食会使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压;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血压;过量饮酒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3.疾病因素:如患有糖尿病,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影响血压;肾脏疾病会导致水钠代谢紊乱,引起血压升高。
四、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
通过多次测量血压进行诊断,测量时需规范操作。一般采用坐位或卧位,使用合格的血压计,测量前安静休息510分钟,测量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若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增加钾摄入(多吃香蕉、土豆等富含钾的食物);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戒烟限酒: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男性每日饮酒量酒精不超过25g,女性减半。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
控制体重:保持体重指数(BMI)在18.523.9kg/m²,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2.药物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
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应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3遍,做好记录。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估高血压对身体其他器官的影响。
七、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血压波动大,且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用药需谨慎。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逐渐调整剂量。同时,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起身动作要缓慢。
2.孕妇:孕妇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会增加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孕期应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和胎儿情况。生活方式调整要适度,如运动选择散步等较为温和的方式。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3.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相对少见,多与遗传、肾脏疾病等有关。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生活方式干预为主,避免过早使用药物。增加体育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控制糖分、盐分摄入,避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