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暗黄的原因
(一)基础代谢因素
1.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速度会逐渐减慢。例如,成年人25岁以后,皮肤的表皮细胞更新周期会从原来的28天左右延长。这会导致老旧角质层堆积在皮肤表面,使皮肤看起来暗沉发黄。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更为迟缓,皮肤暗黄的情况往往更为明显。
2.性别差异:女性在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皮肤代谢。比如孕期,激素波动可能导致皮肤的新陈代谢节奏改变,出现暗黄现象。而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下降相对女性稍慢,但也会逐渐出现皮肤暗黄情况,只是时间可能稍晚。
(二)生活方式因素
1.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睡眠时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缺乏充足睡眠会使皮肤的血液循环不畅,无法及时为皮肤细胞提供营养,同时代谢废物也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导致皮肤暗黄。青少年若长期熬夜玩游戏、学习,皮肤暗黄问题可能较为突出;成年人长期加班熬夜,皮肤暗黄情况也会逐渐显现。
2.饮食不均衡
-缺乏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E等抗氧化维生素会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缺乏时皮肤容易暗沉。例如长期不吃新鲜果蔬的人,容易缺乏维生素C,皮肤暗黄几率增加。维生素E能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损伤,缺乏时皮肤也会失去光泽变得暗黄。
-高糖高脂饮食:过多摄入高糖食物会导致糖化反应,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受损,变得僵硬失去弹性,出现暗黄现象。长期大量食用油炸、油腻食物,会加重皮肤的代谢负担,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功能,也会导致皮肤暗黄。比如经常吃甜品、油炸食品的人群,皮肤暗黄问题相对常见。
3.吸烟饮酒: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使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液供应,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同时,吸烟产生的自由基会损伤皮肤细胞,加速皮肤衰老和暗黄。饮酒过量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进而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导致皮肤暗黄。长期吸烟者和大量饮酒者的皮肤往往比不吸烟不饮酒者更容易出现暗黄情况。
(三)皮肤护理因素
1.清洁不彻底:如果日常清洁皮肤时没有彻底清洁干净,皮肤表面的污垢、化妆品残留等会堆积,影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代谢,导致皮肤暗黄。例如卸妆不彻底,化妆品残留堵塞毛孔,会使皮肤无法正常代谢,长期下来皮肤变得暗黄。不同肤质清洁需求不同,油性皮肤若清洁不彻底,暗黄问题可能更明显;干性皮肤清洁不当也会影响皮肤状态导致暗黄。
2.防晒不当:紫外线照射是导致皮肤暗黄的重要因素之一。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产生更多的黑色素来保护皮肤,长期紫外线暴露,黑色素堆积就会使皮肤暗黄。无论是室内工作者还是户外工作者,若不注意防晒,都会因紫外线影响出现皮肤暗黄。不同季节紫外线强度不同,夏季紫外线强,若不做好防晒,皮肤暗黄速度会加快。
(四)健康疾病因素
1.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脏出现问题时,解毒功能下降,体内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会反映到皮肤上,导致皮肤暗黄。例如肝炎患者,由于肝脏代谢和解毒功能受到影响,常常会出现面色暗黄的症状。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对皮肤暗黄的影响程度可能不同,但都会有一定关联。
2.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皮肤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从而出现暗黄现象。缺铁性贫血是较为常见的类型,由于铁元素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影响氧气运输。女性生理期失血多若不注意补铁,容易发生贫血导致皮肤暗黄;老年人若有慢性疾病导致营养不良性贫血,也会出现皮肤暗黄情况。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身体的代谢率降低,皮肤的新陈代谢减缓,皮肤变得干燥、暗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除了皮肤暗黄外,还可能伴有乏力、畏寒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患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人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皮肤暗黄情况可能更为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