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症状有哪些

动静脉瘘症状

局部症状

血管扩张与搏动:在动静脉瘘部位可触及持续性震颤,能听到粗糙的连续性血管杂音,这是由于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使局部血管内血流速度加快、压力改变所致。例如,先天性动静脉瘘患者,局部皮肤可看到或摸到迂曲扩张的血管,且伴有明显搏动。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管弹性相对较好,可能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局部血管扩张表现,但需注意与正常生理血管搏动区分。

皮肤温度改变:受累肢体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这是因为动脉血分流进入静脉,导致局部血流量增加,热量散发相对增多。比如外伤造成的动静脉瘘,受伤部位皮肤温度会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对温度变化的感知可能不如成人敏感,但通过专业的体温检测设备仍可发现异常升高。

肢体肿胀

慢性肿胀:长期动静脉瘘存在可导致肢体慢性肿胀,这是因为静脉回流受阻,同时血管损伤后引起的炎症反应等因素综合作用。随着时间推移,肿胀可能逐渐加重,影响肢体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的肿胀表现有所差异,儿童可能因活动量大等因素,肿胀对其日常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成年人可能在长期肿胀后出现皮肤营养障碍等问题。

远端肢体缺血表现

供血不足症状:当动静脉瘘较大时,远端肢体可能出现缺血表现,如远端肢体皮色苍白、发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大量动脉血流经瘘口,导致远端肢体血液灌注减少。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存在动脉硬化等情况,远端肢体缺血症状可能会更易发生且更为严重。例如,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下降、存在动脉硬化,若发生动静脉瘘,远端肢体缺血的风险相对较高,需密切关注肢体血运情况。

全身症状

心力衰竭相关表现:较大的动静脉瘘可引起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变,长期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如活动后心悸、气短,严重时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儿童患者由于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弱,较小的动静脉瘘也可能较快出现心力衰竭表现,需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