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小肠疝气症状如下:
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
2.消化不良和腹胀腹痛:小肠疝气患者往往会因小肠疝气的存在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3.肠梗阻:如果小肠疝气不能及时回纳,可能会导致肠梗阻,出现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
4.其他:如果小肠疝气发生嵌顿或绞窄,可能会导致疝内容物坏死,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膜炎、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小肠疝气的症状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被发现。如果怀疑有小肠疝气,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对于小肠疝气的治疗,一般包括以下方法:
1.保守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如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患者。主要通过佩戴疝气带等方法,阻止疝块突出,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是治疗小肠疝气的主要方法,适用于病情较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小肠疝气患者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如果出现疝气嵌顿或绞窄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