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缩的症状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其常见症状如下:
肌肉体积缩小与力量减弱:
-不同年龄表现:儿童肌肉萎缩可能表现为肢体较对侧纤细,运动发育落后,比如正常1岁左右能独站的儿童患肌肉萎缩时可能迟迟不能独站或行走无力;成年人则会感觉肢体无力,逐渐难以完成提重物、上下楼梯等动作,严重时可能无法行走、持物。
-性别差异影响: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的肌肉萎缩症状差异,但女性可能因肌肉量相对男性少,在相同程度肌肉萎缩时,症状可能相对更易察觉,比如日常活动中提拿较轻物品都感吃力的情况更突出。
-与生活方式关联: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若发生肌肉萎缩,可能在原本习惯的运动强度下很快出现疲劳、活动能力下降;而本身有运动习惯的人肌肉萎缩后运动能力下降会更明显,比如运动员肌肉萎缩后竞技能力大幅下滑。
-病史相关: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如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肌肉萎缩往往会逐渐进展,同时可能伴随肌肉跳动等症状;有骨折长期固定病史的患者,解除固定后可能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表现为固定肢体的肌肉体积减小、力量减弱。
肌肉萎缩的外观表现:
-局部肌肉萎缩:若为某一局部肌肉萎缩,如手部小肌肉萎缩,可看到手部外形变瘦,掌骨间凹陷等;腿部某块肌肉萎缩时,可发现相应部位皮肤凹陷,肌肉不再饱满。
-全身肌肉萎缩:严重的全身肌肉萎缩患者,会呈现出消瘦的外观,身体各部位肌肉均不饱满,形如皮包骨状态,同时可能伴有皮肤松弛等表现。
伴随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若肌肉萎缩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可能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等,还可能有肢体运动不协调、反射异常等情况,像脊髓型颈椎病导致的肌肉萎缩,可能同时伴有颈部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
-疼痛表现:部分肌肉萎缩患者可能伴有肌肉疼痛,尤其是在肌肉萎缩进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肌肉酸痛不适,比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能会有肌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