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是指十二指肠肠壁局限性向外呈囊状突出的病变。其原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先天性发育不全:胚胎时期,胆总管和胰管在肠壁内融合,局部肠壁肌层先天性发育不全或薄弱,形成憩室。
2.肠腔内压力增高:如十二指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导致肠腔内压力增高,促使憩室形成。
3.其他因素:老年人肌肉萎缩、肠系膜缩短、固定松弛,使肠管容易移动,也易形成憩室。此外,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以及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有关。
多数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腹部X线或钡餐检查时偶然发现。当憩室较大并伴有炎症、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烧灼样痛,可因进食、体位改变或服用抗酸药物而缓解。
2.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或胆汁。
3.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表现为黑便或潜血试验阳性。
4.其他: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造影、胃镜、CT等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可显示憩室的部位、大小和形态。胃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十二指肠憩室内的病变,并对其进行活检。CT检查可了解憩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其他并发症。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十二指肠憩室,一般无需特殊治疗。若出现症状或并发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的患者。主要包括饮食调整、使用抗酸药物、黏膜保护剂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方法包括憩室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等。
需要注意的是,十二指肠憩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同时,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