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类标准依据
系统性硬化症的诊断主要参考201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联合发布的分类标准,该标准通过主要标准与次要标准的组合来进行诊断。
二、主要标准
近端硬皮病,即手指及掌指关节或跖趾关节以上部位皮肤出现对称性增厚、紧绷、硬化。
三、次要标准
1.手指硬皮病:手指皮肤增厚,呈现类似腊肠样改变。
2.指端凹陷性瘢痕或指垫变薄:因缺血导致指端出现凹陷性瘢痕,或指腹脂肪垫变薄。
3.双肺底纤维化:通过胸部高分辨率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双肺底存在纤维化表现。
四、诊断条件
需满足以下任一情况:
1.符合1项主要标准;
2.符合至少2项次要标准,且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皮肤硬化等表现的疾病(如硬肿病、地方性硬皮病等)。
五、辅助检查与综合判断
1.血清学检查:部分患者可出现抗着丝点抗体、抗Scl-70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但这些抗体阳性并非诊断的唯一依据,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辅助评估皮肤厚度、内脏受累情况等,但最终诊断仍以临床分类标准为核心。
六、特殊人群考虑
儿童患者:儿童系统性硬化症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需关注皮肤受累范围、是否合并内脏受累等,诊断时需更谨慎地结合临床特征与检查结果。
女性患者:系统性硬化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诊断时需注意性别因素对临床表现的影响,但诊断标准本身无性别特异性差异。
合并其他病史患者:对于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或特殊生活方式人群,诊断时需充分排查是否因其他疾病干扰导致类似表现,确保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