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癌症筛查有用吗

抽血癌症筛查的作用

抽血癌症筛查有一定作用,部分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筛查指标。例如甲胎蛋白(AFP)是肝癌的辅助筛查指标,若AFP明显升高,结合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肝癌的辅助诊断;癌胚抗原(CEA)对结直肠癌等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它并非特异性指标,一些良性疾病如结肠炎等也可能导致CEA轻度升高。不过,单一的抽血癌症筛查不能确诊癌症,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而癌症患者也可能出现肿瘤标志物正常的情况。

不同癌症相关肿瘤标志物及意义

肺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价值,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对鳞状细胞肺癌有一定参考意义。

乳腺癌:糖类抗原15-3(CA15-3)可用于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及术后监测等。

抽血癌症筛查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很多肿瘤标志物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不能仅依据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就判定患有癌症。比如CA125升高,除了卵巢癌,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敏感性问题:部分早期癌症患者可能肿瘤标志物正常,容易造成漏诊。例如某些早期肝癌患者AFP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适用人群: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长期接触致癌物质的人群(如长期接触石棉的人易患肺癌,长期接触苯的人易患白血病等)、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等可考虑进行抽血癌症筛查作为辅助手段,但不能替代影像学等其他检查。

注意事项:抽血前需要空腹,一般要求空腹8-12小时,因为饮食可能会影响某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AFP会生理性升高,此时不能单纯依据AFP来判断是否有肝癌等情况;老年人进行抽血癌症筛查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可能影响,比如老年人可能合并有慢性炎症等,可能干扰肿瘤标志物的结果解读。

总之,抽血癌症筛查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不能单独依靠它来确诊癌症,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