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上颌窦炎症是指上颌窦黏膜发生的炎性病变,可分为急性上颌窦炎和慢性上颌窦炎两种类型,是鼻窦炎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二、病因
(一)急性上颌窦炎病因
1.感染因素:多由病原体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可通过上呼吸道蔓延至上颌窦。2.鼻腔疾病影响:如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病变可导致上颌窦窦口阻塞,使窦内通气引流不畅,从而引发炎症。
(二)慢性上颌窦炎病因
1.急性迁延不愈:急性上颌窦炎未得到有效彻底治疗,炎症迁延发展为慢性。2.解剖结构异常:上颌窦自身解剖结构存在异常,如窦口狭窄、骨质增生等,易导致窦内环境不利于引流,引发慢性炎症。3.变态反应: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引起上颌窦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长期可导致慢性炎症。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急性上颌窦炎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面颊部有疼痛或压痛,可伴有头痛,疼痛有一定规律性,如晨起轻、午后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二)慢性上颌窦炎
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流黏脓涕,头面部有闷胀感,可伴有嗅觉减退等,全身症状相对较轻,部分患者可无明显全身不适。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情况、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二)鼻内镜检查
可观察鼻腔内情况,如是否存在鼻息肉、窦口阻塞等病变。
(三)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常用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上颌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等情况,有助于明确炎症范围及程度。
五、治疗原则
(一)急性上颌窦炎
以控制感染、改善引流为主要原则。可使用抗生素(如针对细菌感染的相应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可采用鼻腔冲洗等方法改善窦口引流。
(二)慢性上颌窦炎
根据病情可选择药物治疗(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促排剂等)、鼻腔冲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符合手术指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上颌窦开窗术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上颌窦炎需及时干预,因其鼻窦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炎症可能影响鼻窦发育,且儿童表达症状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鼻塞、流涕、面部不适等表现,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疗上颌窦炎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用药需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加强鼻腔护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