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一种急性起病,主要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表现为:
1.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症状,少数患者有疫苗接种史。
2.运动障碍:四肢对称性无力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一般下肢重于上肢,可累及近端肌肉、腹肌、肋间肌、膈肌,导致患者出现抬头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3.感觉障碍:一般较运动障碍轻,但少数患者可较明显。表现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和/或手套、袜子样感觉减退。
4.脑神经麻痹:以双侧周围性面瘫最常见,其次为延髓麻痹。
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出汗增多、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6.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可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7.电生理检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F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8.肌肉活检:可见失神经性肌萎缩。
9.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电生理检查,结合感染病史,格林巴利综合症的诊断并不困难。
10.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血浆置换:可清除患者血浆中的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应尽早进行。
免疫球蛋白:可中和自身抗体,减少致病性免疫复合物形成,缩短患者的病程,剂量为0.4g/kg,连用5天。
糖皮质激素:对免疫性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不能缩短病程,剂量和疗程应根据病情而定。
其他治疗:如营养神经、呼吸支持、预防并发症等。
需要注意的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