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栓坏死不截肢是否能存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能够及时治疗,去除栓子,恢复下肢血液循环,患者可能存活;如果治疗不及时,导致下肢组织坏死,可能需要截肢,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下肢血栓坏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1.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下肢深静脉中形成血栓,栓子可能会阻塞血管,导致血液无法回流,引起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紫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栓子可能会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手术取栓等。
2.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增厚,弹性下降,管腔变窄,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下肢缺血、坏死。患者会出现下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需要截肢。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
3.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血管和神经病变,引起下肢感染、溃疡、坏疽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血管重建等。
4.其他原因:如外伤、感染、肿瘤等也可能导致下肢血栓坏死。
总之,下肢血栓坏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出现下肢疼痛、肿胀、发紫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保持下肢清洁,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