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种疫苗预防
(一)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病毒感染是引发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措施。新生儿应按计划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和成人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且乙肝病毒表面抗体阴性者也应接种乙肝疫苗,通过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从而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一般人群均可接种乙肝疫苗,对于患有急性严重发热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孕妇需在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等。
二、避免感染相关病毒
(一)丙肝病毒预防
积极预防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血制品使用,在进行有创操作时确保医疗器械严格消毒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可引起肝癌,通过避免感染丙肝病毒能降低肝癌发生几率,一般人群都需注意避免丙肝病毒感染,对于有丙肝病毒感染风险的人群如接受过输血、有不洁注射史等需更注意相关防护。
三、健康生活方式
(一)合理饮食
1.均衡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抵御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一般人群每天应保证蔬菜摄入量在300~500克,水果摄入量在200~300克。对于有肝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应注重均衡饮食。
2.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男性每周酒精摄入量应不超过28标准杯(1标准杯含酒精14克),女性应不超过14标准杯,有肝脏基础疾病者应严格戒酒,不同年龄、性别且有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都需注意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本身有肝脏问题的人群更要严格做到戒酒。
(二)适度运动
1.保持合适体重:通过适度运动维持合适的体重,避免肥胖。肥胖与肝癌发生相关,运动可帮助消耗热量,维持机体代谢平衡,降低肥胖相关肝癌发生风险。一般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等。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到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学校内的体育课程、课外的运动锻炼等,不同年龄人群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有不同要求,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
(三)避免霉变食物摄入
1.防止食物霉变: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玉米等,因为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强烈的致癌物质,可导致肝癌发生。一般家庭应注意储存食物,保持干燥环境,避免食物霉变,尤其在潮湿季节更要注意检查食物状况,对于有肝癌高危因素的家庭更要严格避免食用霉变食物。
四、定期体检筛查
(一)高危人群定期检查
1.肝癌高危人群监测:有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肝癌家族史、长期酗酒、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长期食用霉变食物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如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等。不同高危因素人群定期检查的间隔和具体检查项目需遵医嘱,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每3~6个月应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癌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同年龄、不同高危因素的人群筛查频率和项目有差异,需个体化制定筛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