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结节是什么病

肝结节是一种影像学(B超、CT、磁共振等)检查的结果描述,指的是肝脏内出现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变。它可能是一种良性疾病,也可能是恶性肿瘤。以下是关于肝结节的一些信息:

1.良性疾病:

肝血管瘤:最常见的良性肝结节,多为单发,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复查,观察其大小和形态的变化。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一种病因不明的良性病变,多发生于女性。通常无明显症状,结节较小者无需治疗,结节较大或有症状者可手术切除。

肝硬化结节: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肝脏内可出现多个小结节。治疗主要针对肝硬化本身,如抗病毒、抗纤维化等。

其他:如肝腺瘤、肝囊肿等良性疾病也可表现为肝结节。

2.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有乙肝、丙肝等肝炎病史,或长期饮酒、肝硬化的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超声、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肝癌的诊断和分期。

转移性肝癌: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形成的结节。常见的原发肿瘤有肺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等。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主要根据原发肿瘤的情况和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总之,肝结节的病因复杂,良性和恶性疾病都可能表现为肝结节。发现肝结节后,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肝脏增强CT或磁共振等,以明确结节的性质。对于良性结节,一般定期复查即可;对于恶性结节,需要及时治疗。同时,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以预防和减少肝结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