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会引起什么症状

乙型脑炎的症状表现

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症状表现因病情轻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初期

一般持续1-3天,起病急,体温在1-2天内升至39-40℃,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精神倦怠或嗜睡等表现,小儿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等。

极期

通常在病程第4-10天,此期症状明显加重,主要有以下表现:

高热:体温常高达40℃以上,且持续不退,一般持续7-10天,发热越高,热程越长,病情往往越重。

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昏睡、昏迷等,发生率约50%-90%,小儿较常见,意识障碍的程度、持续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惊厥或抽搐: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之一,多见于病程第2-5天,可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等引起,表现为局部肌肉抽搐,如面部肌肉、眼肌、口唇的小抽搐,也可出现全身抽搐,持续时间可短可长,频繁抽搐可导致发绀,甚至呼吸暂停。

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最严重的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多见于深度昏迷患者,主要因脑实质炎症(尤其是延脑呼吸中枢)、脑水肿、脑疝、低血钠性脑病等引起,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及幅度不均,如呼吸表浅、双吸气、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抽泣样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阳性,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浅反射如提睾反射、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常伴有脑膜刺激征,小儿多有前囟隆起。

恢复期

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症状逐日好转,一般于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但重症患者可能有反应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恢复期症状,经积极治疗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

后遗症期

患病6个月后仍留有精神神经症状者称为后遗症,以失语、强直性瘫痪、扭转痉挛、精神失常等较为常见,约5%-20%的重症患者留有后遗症,病情轻重与后遗症的发生有关,昏迷时间越长,后遗症发生率越高且越严重。

不同年龄的患者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小儿患者惊厥相对更常见,而老年患者可能症状表现相对更不典型,但都需重视。对于有乙型脑炎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未接种乙脑疫苗者,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应高度警惕乙型脑炎,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