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耳道耵聍栓塞的定义
外耳道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积聚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俗称耳屎,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耵聍腺分泌的分泌物与脱落的上皮细胞混合形成。
二、外耳道耵聍栓塞的病因
1.耵聍分泌过多:如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或外耳道受到炎症、异物等刺激,可使耵聍腺分泌功能亢进,导致耵聍分泌过多。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由于外耳道相对狭窄,且活动度大,加上耵聍腺分泌旺盛,若不注意清理,更容易出现耵聍积聚;老年人则可能因下颌关节运动功能减退,耵聍排出不畅。
2.耵聍排出受阻:外耳道畸形、狭窄、肿瘤、异物等均可阻碍耵聍排出。例如外耳道狭窄的人群,耵聍排出通道受限,易发生栓塞。
三、外耳道耵聍栓塞的临床表现
1.听力下降:耵聍完全阻塞外耳道时,可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迟钝,如叫其名字无明显回应等;成年人则可能自觉听力减退,影响日常交流和工作。
2.耳闷胀感:患者可感觉耳部胀满、堵塞,有闷胀不适的感觉。
3.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症状,多为低调耳鸣。
4.疼痛:若耵聍压迫外耳道后壁皮肤,可引起反射性头痛,刺激外耳道迷走神经耳支,可引起剧烈耳痛。尤其在儿童中,因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
四、外耳道耵聍栓塞的检查方法
1.耳镜检查:通过耳镜可直接观察到外耳道内是否有耵聍团块阻塞。耳镜检查能清晰看到耵聍的大小、位置等情况。对于儿童,检查时需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儿童外耳道皮肤。
2.听力测试:纯音听阈测试可评估听力下降的程度和类型,判断是否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五、外耳道耵聍栓塞的治疗
1.耵聍钩取出法:对于可活动、未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耵聍,可使用耵聍钩将其钩出。操作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
2.外耳道冲洗法: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将耵聍冲出。但需注意,有鼓膜穿孔者禁用此方法。对于儿童,冲洗时要控制好水流速度和压力,防止引起儿童不适或损伤。
3.抽吸法:使用吸引器将耵聍吸出,适用于较软的耵聍。
六、外耳道耵聍栓塞的预防
1.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外耳道,但要注意方法得当,避免损伤外耳道。儿童可由家长定期观察外耳道情况,如有耵聍积聚及时处理;成年人可定期到医院由专业医生清理。
2.避免外耳道损伤:避免频繁挖耳,挖耳时要使用合适的工具,如耳勺等,且动作要轻柔。在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时,可佩戴防护用具,减少外耳道耵聍的形成。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外耳道皮肤娇嫩,且外耳道较窄,在处理耵聍栓塞时要特别小心。家长发现儿童有耳部不适等情况时,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避免自行盲目清理导致外耳道损伤或耵聍栓塞加重。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外耳道皮肤松弛等情况,清理耵聍时要注意操作轻柔,可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清理,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耐受情况。
总之,外耳道耵聍栓塞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预防,特别是不同人群要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