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型肝炎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症状表现有所差异。成年患者可能出现极度乏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还可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频繁恶心、呕吐、腹胀等。而儿童患者可能在乏力基础上,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病情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肝性脑病,不同年龄段患者意识障碍表现形式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反应迟钝等。
-黄疸是重型肝炎的重要表现之一,患者皮肤和巩膜黄染,且黄疸可能进行性加重,不同年龄患者黄疸进展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呈加深趋势。
2.体征
-肝脏情况:部分患者可出现肝脏进行性缩小,尤其是病情较重的患者。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慢性肝病基础的患者,肝脏缩小可能提示病情进展迅速。
-其他体征:可能出现腹水征,表现为腹部膨隆等;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相关体征,如皮肤紫癜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指标
-血清胆红素:血清总胆红素常明显升高,一般大于171μmol/L,且呈进行性升高趋势。不同年龄患者胆红素升高程度可能因代谢差异有一定不同,但总体超过正常范围较多。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降低,PTA常低于40%。这是因为重型肝炎时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可升高,但在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酶胆分离现象,即ALT下降而胆红素继续升高,这是肝细胞大量坏死的表现。
2.病原学检查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重型肝炎,需要进行相应病原学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重型肝炎,检测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等;丙型肝炎病毒相关重型肝炎,检测丙肝抗体、丙肝病毒RNA等。通过病原学检查明确病因,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感染不同病毒的概率可能不同,如儿童感染乙肝病毒的途径可能与成人不同,多为母婴传播等。
二、重型肝炎的治疗
(一)一般支持治疗
1.休息
-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肝细胞修复。不同年龄患者卧床休息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保证其充分休息,避免因玩耍等活动影响病情恢复。
2.营养支持
-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等。儿童患者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要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调整营养补充方案,确保热量、蛋白质等摄入满足其生理需求。
3.维持内环境稳定
-密切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情况。及时纠正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内环境稳定的维持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肾脏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时要更加谨慎,避免过度纠正导致新的内环境问题。
(二)抗病毒治疗
-如果是病毒感染相关的重型肝炎,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在符合指征时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三)人工肝支持治疗
-人工肝支持治疗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素、胆红素等有害物质,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对于重型肝炎患者,尤其是病情较重但尚未达到肝移植指征的患者,人工肝支持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不同年龄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时,要根据其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治疗参数,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四)肝移植
-对于终末期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肝移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考虑肝移植时,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等因素。儿童患者进行肝移植时,要考虑供体的匹配等问题,同时要关注术后的免疫排斥等问题以及长期的生长发育情况。